
宋仁宗嘉祐年间,蔡挺曾任庆州(治所在今甘肃庆阳)太守,屡次击退西夏军队的进犯,为朝廷立下了大功。
不久,他又调任渭州(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太守,渭州是抵御西夏进犯的前哨,生活艰苦,必须时时提防西夏军队的骚扰。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蔡挺训练出一支能征惯战、训练有素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边境的安全。于战斗间隙,蔡挺写就了这篇词作。
图片
《喜迁莺》宋·蔡挺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櫜鞬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宋史》本传说蔡挺“在渭久,郁郁不自疗,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据此,可以确定这首《喜迁莺》创作于他知渭州期间。
《喜迁莺》这首词以边塞生活为主体,歌咏了戍边生活,抒发了词人的爱国情怀。在昂扬向上的主调中,流露出一缕淡淡的忧愁。
“喜迁莺”词牌名,又名“鹤冲天”、“喜迁莺令”、“早梅芳”、“春光好”、“万年枝”、“燕归来”等。以韦庄的《喜迁莺·街鼓动》为正体,双调四十七个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两平韵。
图片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
词的开篇从平淡处入手,以边塞秋景自然引起。这里的景物都是虚写,旨在渲染塞上特有的荒寒寂寥。
“霜天秋晓”写时令季节。“紫塞”指长城边塞。“故垒”边塞的旧垒营。三句从静态方面来描写,突出边塞秋晓,霜空无际,冷气袭人的环境。
继而,词人缓步走出帐外,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摇曳的枯草衰蓬。
霜天、秋晓、紫塞、故垒、黄云、衰草——六个意象如冷色调的蒙太奇,勾勒出西北边疆的肃杀与荒凉。
图片
“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
“汉马”指宋朝边防军的战马。“铁衣”铁甲的意思。通过“叫”字和“嘶”字对举,把边塞风貌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马嘶与雁唳在风月间回荡,更衬出边地的孤寂。
“陇上铁衣寒早”句以“陇上”和“寒早”应和前面描写的秋景,同时自然地用“铁衣”两个字引出活动主体——戍边战士。
一个“寒”字既写出了边地气候的凛冽,也暗示了戍卒内心的孤寒。然而,就在这苦寒之地,却回荡着“剑歌骑曲”的悲壮之声。
图片
“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
“剑歌骑曲”叙写守边少年慷慨报国的豪情。“尽道君恩须报”一句顺势而下,豪侠之气冲天而出。
唐代诗人李白在《塞下曲》中写的“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正与此处的词意相通,都表现出战士们为国捐躯的决心。
在“朕即国家”的当时社会,人们视君王与国家为一体,一个“尽”字,突现报效君国为国戍边是全军上下的心愿。
正由于以身许国,万众一心,尽管置身早秋的异域,历尽边地的艰辛,人人都能以戍边为乐,以效忠于君王为荣。
图片
“塞垣乐,尽櫜鞬锦领,山西年少”
“櫜鞬”(tuó jiàn)是装甲胄和弓箭的袋子。“锦领”指战袍。这里是说衣甲鲜明的少年将士深感从军守边的乐趣。
“山西年少”中的“山西”指太行山以西的地区。这里暗用《汉书·赵充国传赞》“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成语。
上片至此从写景到写人,情绪有低抑到高昂。王璨《从军行》云:“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该词上片深得此意。
开篇的景与情,形成了巨大张力,外在的荒寒与内在的豪情激烈碰撞,奏响了边塞生活的第一重主旋律。
图片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
“谈笑”两个字须与“刁斗静”相连加以理解,才能得这首词的真意。它与李白《永王东巡歌》“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含义相同,不是一般生活中的谈笑,而是说在从容镇定间把事给办了。
“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既表明敌情及对敌情的警惕、戒备,又表明边防线上没有战争冲突。
唐代边塞烽火台每夜放烟一炬,称为“平安火”。元稹《遣行》诗说:“平安火莫惊。”这几句一方面写出了当时的大好形势,另一方面对前面战士们表现出来的昂扬士气做了一个不露痕迹的收结。
图片
“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
忧虑边患,威震边庭,怀柔远方,这是对“圣主”神宗赵顼(xū)的歌颂。“骄寇尚宽天讨”句,既是边防没有战事的原因,又为词人那老却英雄的愁思埋下了伏笔。
将士渴望报国立功,圣主对“骄寇”却“尚宽天讨”,在这一对矛盾面前,身先士卒的词人,倍觉无有用武之地,故有“岁华向晚”时的“愁思”和“谁念玉关人老”的嗟叹。
这里表面上是歌功颂德,细品却透露出一种刻意营造的“太平”假象。词人深知,这种“太平”是脆弱的,是建立在边防将士枕戈待旦的基础之上的。
图片
“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
当“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的慨叹响起时,全词的情感基调骤然沉郁。岁月流逝,年华老去,谁又会记得那些在玉门关外渐渐老去的戍边之人呢?
这声发自肺腑的质问,如寒夜中的孤鸿,撕开了“太平”表象的伪装。它揭示了边塞生活的另一重真实:在君主“威怀遐远”的宏大叙事下,是无数个体生命的默默消耗与被遗忘。
图片
“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结尾“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看似旷达,实则充满苦涩。这“欢娱”是强作的欢颜,这“金樽频倒”是借酒浇愁的无奈。
意谓趁着边庭没有战事,姑且为欢作乐,用“金樽频倒”来浇灌“岁华向晚”的愁思,享受玉关闲置的太平岁月。
图片
图片
CISIZHAJI
识别二维码
关注 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正规配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