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现在最怕的事,可能就要发生了。红军村方向的俄军集结,已经到了泽连斯基用“非常严峻”来形容的程度。
泽连斯基两天前放出的情报很直白,在波克罗夫斯克,也就是红军村方向,俄军大规模集结,数字被他定在了10万。与此同时,美国智库对战场的分析指出,在顿涅茨克州大部分战线,俄军攻击节奏放缓,很多方向都没实质性推进,唯独红军村还在持续发力,尤其是城市西南部和东北部,报告都有俄军前进的迹象。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前线迟迟没有大突破,对普京来说是麻烦事。夏季攻势快到收尾,如果没有能像样的战果,无论是谈判桌上的底气,还是国内交代的成绩单,都很难看。而红军村这个地方,一眼看地图就知道俄军优势很明显,三面包夹,离合围只差几步。俄军如果在这里咬死猛攻,乌军就可能陷入被围困的局面。
普京会不会在这时下重注?完全可能。
问题是,红军村对基辅同样不可丢。它不仅是军事和经济重镇,还早就带上了象征意义,就像当年的巴赫穆特。乌军死守一天,俄罗斯就要为夺下它付出更大代价。基辅不可能因为态势不利就轻易放手,一旦撤退,对士气和舆论打击都很大。
所以,9月很可能就是红军村的血战时刻。
这不是危言耸听,乌军后方的压力也在加大。几天前,俄军对基辅进行了开战以来规模第二大的空袭,出动近600架无人机、31枚导弹,造成至少22人死亡。莫斯科显然想通过连续空袭消耗乌克兰的抵抗意志。
但这事的效果,很有限。
基辅市长克利奇科干脆宣布8月29日为“哀悼日”,降半旗悼念,同时用这种方式刺激民众抗战的情绪。俄军的空袭打是打了,可要让乌克兰弃械投降,依然很难。战线上的推进,还得靠硬碰硬的攻势。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战事胶着,俄军拿不下有分量的胜利,就得找新的办法。于是,那位曾经帮过普京的“老朋友”,朝鲜,又出现在局里。
最近,俄库尔斯克州代理州长辛施泰因放话,朝鲜可能要再派部队过来,而且规模不小,可能会有10万工程兵,甚至包括配备坦克的作战部队。
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可能觉得夸张,但乌克兰早在7月就有情报,估算朝鲜会增派三万多军人入俄作战。这批兵力如果在这几个月陆续到位,就赶上俄军秋季攻势了。
能不能扭转局势?大概率谈不上。
但这些鲜活的兵力,可能在一些关键节点给俄军推上一把。比如红军村,比如恰西夫亚尔。尤其是城镇争夺战,人多就是可以持续消耗对方,让乌军不得不在前线拉长防线。
在顿涅茨克州的其他战场,俄军推进停滞不是秘密。西韦尔斯克、恰西夫亚尔、托列茨克,这些方向几乎都没有确认的占领成果。俄军唯一值得保持压力的,就是红军村,所以这里的意义被放大了。
如果这里拿下,对莫斯科来说不仅是军事突破,更是一个可交差的大胜利。
而且,红军村被包围的可能性,地图上看得非常清楚。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的两股力量,如果合拢,乌军驻防部队就会变成孤军。对俄军而言,这是最容易转化为战果的机会。
所以,普京很可能会押注在这里,硬攻拿下一场标志性战役。
可这样的硬攻,对俄军自己也是在冒风险。特别是面对乌军死守时,付出的伤亡代价不会小。而且,俄军有再多的空袭,也没法直接改变地面僵局。
正因如此,朝鲜的兵员援助显得“及时”。10万工程兵并不都是直接作战的兵种,但他们能释放俄正规军去投入前线,同时如果再加上少量有作战经验的坦克兵等部队,确实能对几个点形成冲击力。
今年夏天,普京没能拿出一个够响的胜利,这很可能让他觉得秋天必须有戏。红军村战斗如果打到9月,俄军就有机会用秋季攻势来做收尾。
基辅方面的心理压力其实不小,一旦被包围,就很难全身而退。
不过乌军也不会坐等挨打。从他们坚守巴赫穆特的经验看,只要局部能守住,就会拖垮俄军行动节奏。基辅很清楚,红军村这种地方一旦丢掉,不仅是战场上的失利,更是全国士气的打击。
而在俄乌之外,朝鲜的参与让战局出现了一些新的变数。虽然外界早就在讨论朝鲜派兵的可能性,但如果真有数万人进入俄境支援,一方面会刺激乌军警惕,另一方面会让西方国家更紧绷。因为这等于是让冲突更国际化,也更难收场。
现在的问题,不是红军村会不会打,而是会打到什么程度。
普京需要胜利,泽连斯基不能退,朝鲜兵力随时可能加入,空袭依旧对后方施压。所有的线索都指向,这里会成为今年秋天的焦点战场。
红军村可能会是这场战事的又一个分水岭。
就像巴赫穆特一样,这里的胜负很难只用地图来衡量。它背后牵动的是士气、谈判筹码,以及双方对持久战的信心储备。
接下来,战斗会在城市的每一条街巷展开,也会在后方的每一次外交接触中体现。俄乌的每一步棋,都会被对手盯得死死的,而红军村这盘,就放在所有人桌面正中。
正规配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